校内各相关单位、科研人员: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我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提升学校在“双一流”学科领域的科研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根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及学校发展需求,现启动我校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群体(青年类)培育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定位
(一)工作思路
以世界科学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聚焦我校优势学科和特色领域,围绕学科前沿和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培育青年研究群体项目,支持校内优秀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担重任,自主组建和带领经过长期合作自然形成的研究团队凝聚发展成为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国家高层次研究群体,产出一批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抢占科学发展的制高点。
(二)申报原则
学科聚焦:优先支持符合我校学科发展规划,在优势学科、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的群体,避免研究方向过于分散。
团队优先:强调团队的整体性和协作性,申报群体须具备合理的人员结构(包括年龄、职称、学历等),核心成员之间有稳定的合作基础和明确的分工,避免拼盘式团队。
创新导向:突出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和前沿性,鼓励开展具有原创性、探索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避免重复性研究。
绩效导向:注重项目的预期成果和发展前景,申报群体需制定明确、可考核的研究目标、绩效指标、工作方案,确保项目实施效果。群体成员需符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群体类项目申报要求,入选校内培育项目的团队需申报对应的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创新研究群体B类、卓越研究群体B类项目。
二、资助专项类型、条件及注意事项
专项一:国家创新研究群体(B类)培育项目
(一)申请条件(参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执行)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申请人及参与者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2. 保证资助期限内每年在依托单位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时间在6个月以上;
3. 学术带头人与研究骨干应当属于同一依托单位,应具有长期合作的基础;
4. 学术带头人作为项目申请人,应当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研究骨干作为参与者,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博士学位;
5. B类项目,申请人和骨干成员2026年1月1日均未超过40周岁[1986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骨干成员不多于3人;
6.申请人和骨干成员均为我校在职正式人员。
专项二:国家卓越研究群体(B类)培育项目
(一)申请条件(参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执行)
卓越研究群体项目申请人和骨干成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2. 申请团队应当是在科学前沿领域形成的优秀多学科交叉科研团队,包括学术带头人1人,骨干成员不多于4人;
3. 学术带头人作为项目申请人,应当是本领域国际知名科学家,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宏观把握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凝聚力,能够汇聚不同学科背景的优秀科研人员组成跨学科研究团队。骨干成员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在相关的科学研究领域中取得过出色的研究成果并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
4. B类项目,申请人和骨干成员2026年1月1日均未超过55周岁[1971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且申请人和骨干成员的平均年龄不超过50周岁;
5. 学校及校外合作研究单位数量合计不得超过3个。
三、申报材料及要求
(一)申报材料清单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群体(青年类)培育项目分为两类专项,项目负责人按对应的项目申请书模板填写。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简历为基金委系统下载(申报高层次人才类版)。
推荐意见:需由申报群体所在单位(院、系、所、科研平台等)审核推荐并加盖单位公章。
(二)材料填报要求
《申请书》需严格按照模板格式填写,内容完整、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研究的创新性和可行性,预期成果需量化考核。支撑材料需整理成册,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申报材料需同时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纸质版一式一份,装订成册;电子版(《申请书》为Word格式,支撑材料为PDF格式,压缩包命名为“群体培育项目专项类型-申报群体名称-负责人姓名”)发送至学校xunanxi@cug.edu.cn邮箱。
四、申报流程及时间安排
(一)申报流程
单位推荐:申报群体向负责人所在单位提交申报材料,所在单位对材料进行初审,择优推荐,并出具推荐意见。
学校受理:学校科发院对各单位推荐的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审查通过的材料进入评审环节。
专家评审:学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对申报项目从研究方向、团队实力、研究方案、预期成果、经费预算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提出评审意见和资助建议。
结果公示与立项: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学校研究确定拟资助项目名单并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正式下达立项通知,并拨付项目经费。
(二)时间安排
材料提交截止时间:2025年9月19日17:00(纸质版需提交至学校科发院基金办公室,电子版需在此时间前发送至指定邮箱,逾期不予受理)。
请各相关单位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好本单位的申报工作,确保申报材料按时、高质量提交。
五、项目管理与监督
(一)经费管理
项目经费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列支,经费使用需严格按照《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及学校相关财务制度执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经费预算应科学合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如需调整经费预算,需按规定程序报学校科发院和财务部门审批。
(二)进度管理
群体培育项目资助期限为1年(自然年),项目负责人需在项目实施期间开展项目研究进展、成果产出、经费使用等。
项目期满后,项目负责人需组织团队申报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该类型群体项目。
(三)监督检查
学校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研究进展缓慢、经费使用不规范的项目,将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或存在学术不端、经费挪用等违规行为的,将终止项目资助,并追回已拨付经费,同时取消相关人员今后3年的申报资格。
项目成果(包括论文、专利、专著等)需标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群体(青年类)培育项目资助”及项目编号,未按要求标注的,不计入项目成果考核。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许南茜联系电话:67885043
电子邮箱:xunanxi@cug.edu.cn
办公地址:学校东区教学综合楼B1603
请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此次申报工作,广泛宣传动员,认真组织遴选,确保推荐出具有潜力的优秀青年研究群体。如有疑问,请及时与学校科发院基金办联系。
特此通知。
附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研究群体培育项目申报书.docx
科学技术发展院
2025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