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校获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发表时间:2019-08-17点击: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肖平)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我校地球科学学院宗克清副教授和王墩教授,工程学院李长冬教授等3位青年学者申请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资助。

宗克清副教授主要从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开发了利用岩石薄片中原位锆石和铀矿直接进行微区U-Pb定年的LA-ICP-MS分析方法,为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和年龄数据解释建立了直接联系;为深俯冲大陆地壳“热”折返作用提供了微区微量元素和岩石学证据,证明深俯冲大陆地壳在折返过程中会经历部分熔融诱发的流体活动;查明中亚造山带南缘敦煌和北山是两个前寒武纪大陆地壳形成和演化显著不同的独立陆块,发现了敦煌早古生代高压基性麻粒岩,为敦煌-北山早古生代碰撞造山作用提供了关键证据。研究成果在Chemical Geology、Journal of Metamorphic Geology、Precambrian Research、Lithos、科学通报和中国科学等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论文14篇,SCI引用304次(他引232次),博士毕业论文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王墩教授主要基于密集地震观测台网数据,结合全球台网数据,研究大震震源过程和实时地震学新方法的开发工作。技术方法上,创新了一种基于台阵技术的大震震级新标度方法,开发了一套大震震级及破裂过程实时自动快速反演系统,成果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机构推广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震源过程成像方法,显著提高了复杂震源的分辨率。科学研究上,通过对近十年来全球大震破裂速度的精确厘定,证实了超剪切破裂在大型走滑地震中普遍存在。该科学结论不断被近年来大震震例证实。发表第一/通讯作者国际SCI论文12篇(含7篇自然指数期刊论文),SCI他引171次。获自然资源部杰出青年人才、日本学振会研究基金(JSPS Fellowship)等荣誉。

李长冬教授主要围绕“滑坡-抗滑结构体系演化与过程控制”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揭示了三峡库区易滑地层滑坡多场演化机理;揭示了基于演化过程的滑坡-抗滑桩体系相互作用机理;提出了基于抗滑桩与地质体协同演化的滑坡控制方法。部分成果已纳入《抗滑桩治理工程设计规范》等3部地质灾害防治标准,成功应用于三峡库区、贵州、广东等地滑坡防治工程,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发表SCI论文32篇(第一/通讯作者21篇)、EI论文21篇(第一/通讯作者11篇),出版专著1部(第一作者),授权发明专利25件(第一发明人11件,转化与应用10件)。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1)、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首届“谷德振青年科技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9)、国务院三建委三峡工程移民科研优秀成果奖(排名11)等。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00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

 

专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