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地质学会会刊《GSA Bulletin》刊出了我校地学院和生环国重宋海军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Rapid biotic rebound during the late Griesbachian indicates heterogeneous recovery patterns after the Permian-Triassic mass extinction。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地学院2018级博士生代旭,通讯作者为宋海军教授。
2.5亿年前的大灭绝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生物如何从这次灾难事件复苏,目前还存在争议。宋海军团队成员多次对湖北尖子山和贵州谷脚这两个剖面开展系统化石采集工作,在灭绝事件发生后的地层中采集到超过3500个化石标本,这为研究这次生物复苏事件的过程提供强有力的化石数据。
经过系统的古生物学研究,该化石群包含菊石15种、鹦鹉螺3种、双壳9种、腕足5种、有孔虫20种、牙形石15种。结合高分辨率的生物地层,该化石群指示在大灭绝后几十万年内,多门类生物(如菊石,鹦鹉螺,腕足,有孔虫,双壳)出现一次快速复苏。通过对古环境分析,发现生物的快速复苏与海水缺氧状况的好转有关。不同地区,生物复苏的时间不同,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是否好转。基于此发现,提出三叠纪生物复苏的新模式:“不均匀复苏”模式。
谷脚和尖子山剖面生物复苏过程与煤山金钉子剖面和阿曼Wasit剖面的对比
该研究通过高精度采样工作,获得详实的化石数据,发现华南早三叠世最早期(晚Griesbachian)的一次快速复苏事件。这让我们重新审视早三叠世生物复苏模式,远远比“迟缓复苏模式”复杂得多。未来需要在更多地区,不同纬度和古地理环境中开展高精度地层古生物工作和地球化学研究,最终揭示三叠纪生物复苏模式。
论文信息:
Title: Rapid biotic rebound during the late Griesbachian indicates heterogeneous recovery patterns after the Permian-Triassic mass extinction
Authors: Xu Dai, Haijun Song*, Paul B. Wignall, Enhao Jia, Ruoyu Bai, Fengyu Wang, Jing Chen, and Li Tian
Source: GSA Bulletin(2018)
DOI:10.1130/B31969.1
Published: June 28, 2018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130/B319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