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动态

赖旭龙教授团队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BMC Ecology and Evolution, Ancient mitogenomes reveal a high maternal genetic diversity of Pleistocene woolly rhinoceros in Northern China

发表时间:2023-10-07点击:

2023926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赖旭龙教授领导的古DNA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山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成果Ancient mitogenomes reveal a high maternal genetic diversity of Pleistocene woolly rhinoceros in Northern China(古线粒体基因组研究揭示中国北方更新世披毛犀高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在线发表于Nature旗下专业期刊《BMC Ecology and Evolution》。

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图1)更新世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重要成员,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有丰富的化石发现披毛犀是冰河时期的明星物种,但迄今为止人们对其起源、迁移、种内分化等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1 披毛犀复原图(https://image.baidu.com

本研究成功从采自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的4个晚更新世披毛犀化石材料中获取到完整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其中3个样品与俄罗斯兰格尔岛的1个样品较近的亲缘关系,构成独立的遗传谱系(谱系C),兰格尔岛个体很可能是该谱系中国北方披毛犀向北扩散的后代,本研究扩大了该谱系已知的地理分布范围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的1个样品CADG744处于披毛犀分支的根部,这个样品构成披毛犀目前已知的最古老谱系(谱系D),谱系D与其他系分歧的年代为距今0.57 百万年 (95% 置信区间: 0.76–0.41 百万年)与披毛犀已知的最早化石记录基本一致 (图2相比于西伯利亚披毛犀体,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披毛犀群体具有相对较高的母系遗传多样性。

2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构建的披毛犀贝叶斯系统发育树及各遗传支系的分歧时间(梅氏犀作为外类群)

根据化石记录,人们普遍认为披毛犀在距今0.46-0.40万年前首次出现于欧洲,其向亚洲的迁移。本研究的遗传学数据表明:古老的披毛犀线粒体谱系出现在中国内蒙古地区,中国北方是更新世披毛犀的一个重要演化中心,披毛犀很有可能起源于中国北,随后迁移至欧亚其他地区。

论文第一作者为袁俊霞副教授,通讯作者袁俊霞副教授、盛桂莲教授。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2172027 )、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博物馆、鄂尔多斯文物考古研究院、黑龙江省青冈县古生物化石保护中心、甘肃省地矿局三勘院等单位支持。

论文信息:

Title: Ancient mitogenomes reveal a high maternal genetic diversity of Pleistocene woolly rhinoceros in Northern China

Authors: Junxia Yuan, Guojiang Sun, Bo Xiao, Jiaming Hu, Linying Wang, Taogetongqimuge, Lei Bao, Yamei Hou, Shiwen Song, Shan Jiang, Yong Wu, Dong Pan, Yang Liu, Michael V. Westbury, Xulong Lai, Guilian Sheng.

Source: BMC Ecology and Evolution

DOI10.1186/s12862-023-02168-0

Available online: 26 September 2023,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86/s12862-023-02168-0



专题链接: